On Call 36小時中的楊沛聰(羅仲謙飾)因會考考得8A 而選擇入醫科,成為了一位實習醫生。他在公立醫院實習期間,初時經常犯錯。高級實習醫生張一健(馬國明飾)每每發現便會當面責訓,將楊沛聰罵得體無完膚,令楊沛聰苦不堪言。當中,楊沛聰是做人存僥倖心態,處事不認真,在電影劇中代表著一部份時下八十後貪玩的年青人。
http://programme.tvb.com/drama/thehippocraticcrush/ (TVB On Call 36小時)
看到這裏,我不由得想起香港公營醫療系統中的醫生。眾所周知,香港公營醫療系統中的醫生很辛苦,面對長時間的工作時數,人手短缺,欠缺升職的機會等問題,一點也不輕鬆。我曾經聽過家中的長輩談及他們看政府醫生的經過,其中有一些是有趣的,亦有令人氣憤的,想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其中有一次在政府普通科門診看病,遇到一位外籍醫生。那位外籍醫生是一位住院醫生,懂得說廣東話,可與病人用廣東話溝通。我的那一位女性長輩看的是眼睛乾涸的問題,外籍醫生很直白的用不太標準的廣東話跟她說:「你年紀大(『年紀大』是用普通話說),眼睛乾。我開藥水給你。」長輩聽了以後,有如心中中箭一樣,什麼﹖年紀大﹖外籍醫生過於坦白,令長輩受傷了。當然我們很沒愛的哈哈大笑。
另一次,我家中其他的長輩看門診,說出了一系列的病徵,中間夾雜了兩三個病。那位女醫生冷冷的說:「每次只可看一個病,你究竟想看哪一個﹖」開什麼玩笑﹖哪有每次只可看一個病的規定,如果病人真有多個一個病要看,預約系統也不容許你排多個一次,哪病人怎麼辦﹖
其實我覺得醫生除了要治好病人身上的痛苦外,還要照顧病人的心理。病人生病便會感到無助,才會找醫生求助,如果醫生還加重病人心裏的負擔,是幫不了病人的,反而會弄巧成拙,令病人更擔憂。做醫生除了要有好技術外,亦要有好醫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